手机看新闻
全国改革动态
01
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
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5月1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设立3000亿元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预计将带动5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5月17日宣布,拟设立再贷款。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银行按照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5000亿元。
从实践来看,围绕监管提出的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住房两项内容,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密集对房地产政策进行了优化。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保工作会议的召开,也应该被视为近期的一项重磅利好政策。会议提出的“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可以总结为“以购代建”。将和房地产三大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符合市场规律,也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镜鉴咨询创始人伟认为,鼓励各地保平台更多去购买开发企业的存量商品房,或者普通百姓手中的存量房,这样既消化了市场当中的库存,也起到了快速筹建的目的。在具体落实上,建议各地明确收购存量房的资金来源、收购主体、收购规模,以及收购存量房做保障房的支持政策。
02
《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布
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
1. 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指导意见》在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要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其中,在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上,要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基础环境,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
在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上,要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平台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在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上,要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进数字化赋能郊区新城,实现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推动城市“数字更新”,加快街区、等城市微单元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激发产城融合服务能级与数字活力。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加速创新资源共享助力以产促城,发展虚拟园区和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城市数字经济就业吸附力。
《指导意见》在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方面提出,要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要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同时,要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要加快推进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
“适数化改革”被首次提出。《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鼓励城市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变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推动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法规政策,细化完善措施。推进标准建设应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数据互操作、数字孪生、运营运维等标准规范研制,推动标准符合性检测认证,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规范化、。
“我们认为适数化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制度藩篱和堵点卡点,主动对不适应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变革重塑,推动跨领域、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制度创新。”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稍早前在国家数据局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指导意见》重点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制度规范、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创新设计,提出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
2. 传统建设思维转变为“运营运维”
华通智研院副总经理、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主任赵传启认为,《指导意见》强调了智慧城市从重建设转向重运营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数据融通和开发利用来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
推进适数化创新,就要具备数字化创新思维。智慧城市的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服务理念需要适数化变革,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制度与运营运维标准也要创新。有了创新的好的理念和制度,才能指导智慧城市运营的创新应用,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应用价值。还要具有创新运营运维模式,也就是要具备数字化运营思维。搭建城市级数据资源运营体系,需要联合多方力量,探索新型政企九游会网址的合作伙伴机制,打造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价值驱动的社会长效运营机制,只有这样,各方才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效力。公共数据作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其开放和运营对于促进社会数据的融合利用具有关键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通过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数据价值。
赵传启说,要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就要具备生态思维。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推动数据资源整合、产业生态互促、公共服务共用,也会给从事大模型、数据治理、数据运营、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开发利用的各类数商带来商机。“这份《指导意见》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从注重建设转向注重运营和服务的必要性,突出了数据融合和创新应用的重要性,以及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共同责任。”
软通智慧vp、数据要素首席科学家林镇阳表示,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其发展过程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和历史变迁。我们要重新审视数据要素战略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一个创新视角,即跳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之外,从“城市”这样一个“新型智能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结晶,也是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空间,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是城市、政府高效能治理、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必由之路。从城市发展的视角来重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以城市发展中的多样场景驱动需求,公共企业个人多维数据融通联动,以及政产学用多元主体博弈互动,来进行深度剖析不妨是数字中国建设和数据要素建设的一个破局题眼。
我们从传统建设思维转变为“运营运维”模式,这是一次思维模式的重大调整,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将从项目建设型逐步转变为运营服务型,以结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和考核机制,构建“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三大体系,给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智慧城市类厂商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厂商而言,这种社会长效运营机制和“新型政企九游会网址的合作伙伴机制”的“”之下,能否持续保持战略定力、运营服务投入以及雄厚家底的实力支撑是一次“彻骨”的考验。
林镇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数据要素赋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大量的剩余是必要条件,平等地分享剩余、减少贫富分化的现象是充分条件。在数字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并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更需要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发展做出前瞻性的思考。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大数据协会理事、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cto张广志认为,公共数据开放已成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不仅可以更好地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还能促进数据资源的广泛应用和价值释放。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九游会网址的技术支持的基础。只有在高质量和安全的数据环境下,数字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广志说,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要素赋能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和管理的综合课题。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应用,释放数据的巨大潜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3
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发行使用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5月21日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下一步,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发行使用进度。
数据显示,今年4月制造业pmi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李超表示,反映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景气水平和企业预期持续向好。
从生产看,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月提高2.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2.9%,为2023年4月以来最高,反映出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
从需求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货物出口恢复增长;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1.1%、50.6%,也反映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
从结构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投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投资结构优化为产业结构优化夯实了基础。同时,中型企业、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7%、50.3%,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反映中小制造企业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我们看到,推动制造业持续恢复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积聚。”李超说,比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连续3个季度增长,利润增长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9.7%,增速比全部高5.5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这些都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
李超表示,总的看,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提高制造业发展质效。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发行使用进度。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提高能力。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同时,要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04
《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5月21日,自然资源部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储备计划结合城市更新、成片开发等工作划定储备片区,优先储备空闲、低效利用等存量建设用地。从修订的主要内容来看,围绕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进一步完善职能职责,将第一条修改为“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建设用地支撑和保障能力,推动”;在第二条中增加“落实和维护所有者权益……实施资产管护”表述;在第四条中增加“结合城市更新、成片开发等工作划定储备片区”表述。
其中意见稿提出,各地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年滚动计划,合理确定未来三年土地储备规模,对三年内可收储的土地资源,在总量、结构、布局、时序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结合城市更新、成片开发等工作划定储备片区,优先储备空闲、低效利用等存量建设用地。
同时,资金收支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的规定。财政部门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用于土地储备,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确定。土地储备资金通过政府预算安排,实行专款专用。
此外,意见稿明确入库储备土地必须是清晰的土地。机构应对土地取得方式及程序的合规性、经济补偿、产权状况(包括所有权和、担保物权)等情况进行审核,不得为了收储而损害合法土地权益。对于取得方式及程序不合规、补偿不到位、土地权属不清晰、应办理原所有权或等各类不动产权利注销登记手续而尚未办理的土地,不得入库储备。
05
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各项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
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在金融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压实金融领域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
会议认为,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是进一步推动在金融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举措,对于压实金融领域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各项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总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抓好《规定》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进一步发挥城市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等“三大工程”建设。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
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着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严肃查处影响金融稳定、破坏市场秩序、造成重大风险的违法违规问题。要推动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建立健全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真正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会议要求,要持之以恒深化总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字当头,敢于较真碰硬,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以党建引领金融高质量发展。自觉主动接受中央巡视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抓好中央巡视整改。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以思想大转变推动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
06
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有序进退、提质增效
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并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强调,要保持爬坡过坎的责任感,狠抓落实不动摇,全面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把充分发挥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手段,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更加注重做强和做优,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有序进退、提质增效,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期的重组整合更多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结构不优、运行不畅、竞争无序等问题,而当前的重组整合则更多是为了提质增效,更好实现经济效益和增强核心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有了新要求,一方面,要围绕布局新赛道,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要在相关领域形成战略优势,取得产业发展主导权;另一方面,也要在技术突破的新方向、新路径上积极布局,尽快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奠定扎实技术基础。”
“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的重点在于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国有企业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整合重组的手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对一些发展形势较为紧迫的产业,可以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快速进入,用资本换时间、换技术、换产业,从而快速形成发展新动能。除此之外,后续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也必须跳出单一的项目思维或企业思维,采用“链式思维”来筹划整合重组,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为导向,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来抓,且已形成“9 6”体系化布局。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并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旨在打造未来“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朱昌明认为,国务院国资委围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布局了新赛道。可以预期,未来国资央企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领域开展更多资本运营活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将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过,整合重组本来就具有一定风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产业,因此,这也对国资央企提出了严峻挑战,即如何在推动整合重组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这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完成的课题。
刘兴国预计,未来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将更多考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并购重组,优先考虑对研发力量的重组整合。
07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印发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52条。
一是明确处分工作的原则。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给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坚持公正公平,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宽严相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坚持法治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保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明确适用对象的范围。沿用监察法实施条例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界定。规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国家对违法的金融、文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追究责任另有规定的,同时适用。三是规范处分的种类及其适用。在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保持衔接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的种类和期间。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将“三个区分开来”有关要求转化为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的情形。四是细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聚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易发多发违纪违法问题,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规定的有关违法行为具体化为51项违法情形,并明确相应的处分。五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处分程序以及复核申诉、纠正纠偏等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合法权益。对处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日前,司法部、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条例》出台背景
问:请介绍一下《条例》的出台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全面监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有关规定,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规定散见于各行业领域法律法规文件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国家层面没有对处分的种类及其适用、处分的程序等作出专门规定。2020年出台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是公职人员;对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由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和由任免机关、单位给予处分的制度机制;明确由国务院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监督制约机制,统一规范对各级各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处分事宜,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推动国有企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按照部署,司法部、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2024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草案。
2. 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
问: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条例》制定坚持以下总体思路: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是坚持依法处分原则,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相关法律、国家规定,细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行为及处分的适用,对处分的程序、申诉等作出具体规定。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易发多发违纪违法问题,明确底线红线,推进标本兼治、系统治理。
3.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如何界定?
问:《条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如何界定?
答:《条例》适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处分的活动,覆盖各级各类国有企业。考虑到金融、文化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对违法的金融、文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追究责任另有规定的,同时适用。
《条例》沿用监察法实施条例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界定,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是指国家出资企业中的下列公职人员:一是在国有独资、全资公司、企业中履行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职责的人员。
二是经党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国有独资、全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提名、推荐、任命、批准等,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履行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职责的人员。
三是经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批准或者研究决定,代表其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工作的人员。
4.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包括哪些?
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包括哪些?
答: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是指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机关、单位。实践中,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主体层级多、种类多,包括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有企业作为任免单位依据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其内部管理人员。
5. 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问:处分的种类有哪些,与政务处分有什么区别?
答:《条例》第二章规定了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的种类和相应的期间,与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规定保持衔接一致,包括以下六类: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开除。
政务处分和处分都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的,本质上都是对违法的公职人员追究责任,实施对象都是公职人员,主要区别是实施主体不同:由监察机关作出的是政务处分;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是处分。
6. 《条例》规定了哪些违法行为?
问:《条例》规定了哪些违法行为?有何考虑?
答: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明确规定,该法第三章关于违法行为的规定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据此,《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将散见于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关责任人员应予追究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进行梳理、归集,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关于违反政治要求、组织程序、廉洁要求、薪酬管理制度,违规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侵犯服务对象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工作要求等违法行为有关规定具体化为51项违法情形,并明确相应的处分。
7. 《条例》对处分程序作了哪些规定?
问:《条例》对处分程序作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第四章对处分的程序作了具体规定。
一是明确处分的程序性要求,包括对涉嫌违法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处分的依据;不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加重处分。
二是对处分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严格规范、限制承办部门的权限和程序,保障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权。承办部门可以通过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等方式开展调查。
三是对任免机关、单位在调查过程中商请有管理权限的监察机关提供支持等作出规定。
四是对处分决定书的制作、送达,案件调查的回避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
五是对处分期满后处分的解除,正确对待、合理使用受处分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等作出明确规定。
8. 可以依法向作出处分决定的任免机关、单位申请复核
问:被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有何救济途径?
答:《条例》第五章“复核、申诉”规定,被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处分决定的任免机关、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按照管理权限向上一级机关、单位申诉。
9. 建立健全处分工作监督制约机制
问:《条例》对建立健全处分工作监督制约机制作了哪些规定?
答:一是明确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者有干部管理权限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指导国有企业整合优化监督资源,推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相衔接,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增强对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人员监督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要求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结合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实际情况,明确承担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工作的内设部门或者机构及其职责权限、运行机制等。
三是严格规范处分的程序以及对处分决定的复核申诉、纠正纠偏等制度,建立贯穿处分工作全过程的相互制约监督机制。
四是对任免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处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10. 保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问:《条例》如何在严格约束的同时保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答:《条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一是在处分原则方面,规定给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宽严相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坚持法治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保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在处分适用方面,将“三个区分开来”有关要求转化为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的情形,规定属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处分。
三是在处分程序方面,规定调查中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造成不良影响的,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
四是在平衡处分与营造干事氛围方面,规定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对待、合理使用受处分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坚持尊重激励与监督约束并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山东国资动态
01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并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5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考察。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山东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说。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表示。
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黄凯南说,山东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着力提升港口服务效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军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山东港口航运集团轮机长王志勇说,“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不断提升港口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说,下一步将聚焦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开创国资国企新局面。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党工委委员陈军表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烟台片区将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实施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不断推进自贸试验区,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作用,推动互联互通,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地方经贸合作水平。”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表示。
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持续挖掘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潜力,为国家粮食稳产保供作出新的贡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红旗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山东省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文志表示,将下更大功夫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扎实推进粮食产能提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要用先进的技术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种粮大户孙德东说。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山东省冠县县委书记张学宏表示。
“我们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等,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山东省嘉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微说。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表示。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秘书长薛峰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锤炼优良作风,让红色基因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我们要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推广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浅显易懂的语言开展‘微宣讲’‘微展演’等,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山东省武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郑宁说。
山东省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宏妮说:“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我们将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务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务求实效。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用好廉洁文化阵地、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等,以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山东省枣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凯歌表示。
“我们要加强个案剖析、做实类案分析,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举办警示教育展等,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山东省济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光忠说。
“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纪律,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在推动产业能级提升、重大项目攻坚、营商环境创优等方面创造新的业绩。”山东省博兴县委书记高志国表示。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促干部担当作为,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山东省淄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志臣说。
扎实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落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守住安全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落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早预防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灾害,全面加强各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防患于未然,守住安全底线。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按照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工作主线,扎实做好金融领域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山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颖表示。
“及早预防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灾害,我们将加强重点部位防御,常态化排查整治度汛隐患,突出抓好台风防范应对、城市内涝治理、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光说。
“我们将全面加强各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提升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江山表示。
02
印发《山东省省属国有企业审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效能,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山东省审计厅印发《山东省省属国有企业审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从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日常监督、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和智慧审计、强化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主要任务,以高质量监督服务国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在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方面,《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对审计监督范围内的省属国有企业轮审一遍,对省委管理领导班子的重点国有企业,以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对其他省属国有企业,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有序开展常态化、穿透式审计监督,并对省属企业在欧洲、澳洲等境外投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省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推进重点改革事项、防控重大风险隐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境外投资安全效益以及国有资本监管效能等情况,促进省属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经营质效。
在健全日常审计监督机制方面,《计划》明确,健全完善企业数据资料定期报送制度;加强与国资监管机构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沟通会商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工作需要互通有关监督材料,共享资源线索,发挥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归口开展日常审计监督,加强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的日常研究分析,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对企业总审计师履职情况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督导。
在强化研究型审计和智慧审计方法应用方面,《计划》提出,加强审前调研,增强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着力审深审透,着重揭示重大突出问题和违法违纪线索,形成常态化、实质性震慑;深化成果运用,注重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层面揭示问题,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建设企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研究构建精准高效的分析模型,提升企业审计监督现代化、科技化水平。
此外,《计划》还提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企业审计队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以审代训”等方式,提升企业审计队伍专业能力,丰富企业审计人才储备,为全省企业审计提供有效支撑。
03
强化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城投债务“三债统管”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深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的山东实践》一文指出,在地方债方面,制定全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强化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城投债务“三债统管”,坚决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债务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专业人士认为,将城投债务和政府债务、隐性债务放到同一个监管体系内,实际上大大提升了城投债务的地位,也意味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未来大概率也将很快进一步出台化解细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作为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开放大省,山东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安促强、以强求安,努力在护航强国建设中贡献山东力量。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增强统筹和高水平安全的高度自觉
山东省委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理论武装。省委常委会会议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措施。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教育读书班结合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省委常委同志点题举办市厅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培训班,领题开展提高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专项研究,牵头组织编写山东统筹发展和安全案例等读本,推动全省各级深化学思践悟,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实。
谋实工作思路。以规划引领安全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历次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专章部署,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动方案均把“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摆在突出位置,专门作出安排部署。以制度保障安全发展,探索建立发展和安全同步研究谋划、同步决策部署、同步推进落实、同步考核奖惩的“四同”制度,形成刚性约束。以体系赋能安全发展,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13 8 1”协调机制体系,全领域、全方位推进安全发展工作。
强力推进落实。以上率下抓落实,修订省委常委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位省委常委工作职责,明确国家安全工作责任;省级领导同志带头向省委国安委报告履行国家安全职责情况,切实做到明责知责履责担责。细化清单抓落实,系统摸排各领域突出风险,制定影响全省的突出风险问题及防范化解措施清单,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严督实考抓落实,坚持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省直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率先建立国家安全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形成共同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二、全力维护政治安全,为推动提供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要任务是维护以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山东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决依法防范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窃密破坏活动,坚决防止各类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确保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筑牢反渗透反颠覆坚固防线。有效防范应对美西方渗透破坏活动,妥善处置美西方敌对势力插手利用环保、劳工等领域敏感案事件,不让任何有政治企图的阴谋得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安全,深入开展非法宗教活动治理等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全省民族宗教领域持续稳定。构建高水平反间谍斗争体系,持续推进基层人民防线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合一”,“十四五”以来山东12339公民举报受理量位居全国前列,破获一批重大案件。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两张清单”管理机制,稳妥处置重大突发敏感舆情,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空间。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守住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坚决打赢重大维稳安保攻坚战。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成功实现“六个不发生”“三个不出事”的总体目标。以最高站位、最严标准、最实举措,守好首都安全“南大门”、筑牢政治安全“护城河”。
三、加快补齐安全发展短板,提高保障和促进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要紧盯本地区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山东立足省情实际,聚焦突出风险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安全压舱石,健全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制定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一揽子政策,经济实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增长6.0%。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数字经济、能源供应转型、“新三样”等领域,谋划推进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2023年完成投资2.8万亿元。着力推动消费复苏,持续实施促消费“十大专项行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引领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着力促进外贸提质,出台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跨境电商跃升发展行动等政策措施,2023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47%。
标本兼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抓补链、促风险化解,全面开展产业竞争力调查和安全评估,健全产业救济机制,多措并举化解断链断供风险,特别是在加强国产替代应用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抓强链、促实力提升,壮大领航型企业,梯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2023年全省形成180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抓固链、促改造升级,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化石化、钢铁、铝等产业布局,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2万个,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生机。
锐意创新突破科技“卡脖子”问题。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打造“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崂山实验室加速入轨运行,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建设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77家。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实施110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工业母机、碳纤维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涌现出世界首套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聚焦人才培养,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2023年顶尖人才达164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7400余人。
系统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方面,深入推进“金安工程”,全方位加强非法集资、企业流动性风险等5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集中力量化解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省不良贷款率连续5年下降,央行评级高风险银行机构全部清零。房地产方面,构建房地产项目省市县三级包保责任制,紧盯复工和交付两个环节,多措并举推进风险化解。2023年全省516个“保交楼”项目全部正常施工,年度交楼任务超额完成,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居全国首位。地方债方面,制定全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强化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城投债务“三债统管”,坚决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债务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四、积极发挥地方所能,在服务全局中展现山东作为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打总体战,形成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的强大合力。山东围绕服务全国大局,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努力为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作出贡献。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奋发有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率先实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大力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新模式。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81.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3.7万亩,耕地面积净增加128万亩。强化种业振兴支撑,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小麦品种“济麦22”累计推广面积3.5亿亩,连续11年稳居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首位。加大农业科技赋能,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8%。
作为文化大省,山东在守护文化安全上奋发有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文明实践基地4800余个,扎实开展美德和信用“五进”工程、“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厚道山东人”金招牌更加闪亮。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全省建成154个尼山书院、2.4万个乡村儒学讲堂,举办9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育人作用更加彰显。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深入阐发弘扬沂蒙精神,开展“进红色文化场所、听红色革命故事、担民族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作为海洋大省,山东在维护海洋安全上奋发有为。强化海洋安全支撑,实施“透明海洋”工程,成立山东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和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开展海洋预报数字化提升行动,打造“陆海空天”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24个,在全国率先完成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6%。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构建军民共建共享的智慧海防体系,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
作为开放大省,山东在保护海外利益上奋发有为。山东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20多万人,与1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建立维护海外利益工作体系,全面核清全省海外利益底数,动态掌握涉外安全需求,压紧压实企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加快提升涉外危机管控能力,实施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全过程安全保护,加强同投资对象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五、始终坚持人民安全宗旨,汇聚共筑安全屏障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山东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权益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民生新需求,在全社会形成共谋大发展、共护大安全的浓厚氛围。
一方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突出抓安全生产,探索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累计辨识管控风险点191.6万个;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谋划实施“8抓20条”创新举措,连续10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突出抓防灾减灾救灾,健全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普查工作体系,高标准建设5个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加强应急演练,灾害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突出抓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省市县乡四级全部建立综治中心,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实现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
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阵地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培训人员600余万人次;构建“2 4 10 n”宣教阵地体系,全省建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展馆17家、国家安全主题公园214个。突出重点对象,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公务员培训体系,省市县三级党校(行政学院)普遍将国家安全纳入主体班次和专题班次教学内容,全省大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国家安全课程。注重群众参与,广泛开展“百万群众进百园”国家安全大宣讲活动,连续举办3届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创意大赛,形成共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山东力量。
04
印发方案推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5月8日印发《山东省推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明确到2027年,完成技术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更新改造,全省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
根据《方案》,我省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主要包括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供热设施设备更新、燃气设施设备更新、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建筑施工设备、建筑节能改造等十项重点任务。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广大城市家庭,尤其是有老年人、婴幼儿、残疾人家庭的迫切需求。根据《方案》,我省提出将结合推进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政府引导、居民自愿,统筹安排、鼓励引导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鼓励具备条件的采取集中连片加装、平层入户方式,实现无障碍通行。2024年全省加装既有住宅电梯1500部;到2027年,加装住宅电梯5000部。现有住宅老旧电梯也将实施更新改造,2024年全省更新(改造、大修)住宅老旧电梯2000部以上。
城市供排水设备经过多年运行,存在不同程度老化和漏损等问题。对此,《方案》提出,要重点提标改造需要淘汰、能效低的既有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并实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2024年底全省漏损率降至7.9%。同时,加快淘汰更新改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等设施中能耗高的设备。2024年底,累计54%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ⅳ类提标改造,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3%;到2027年,累计7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准ⅳ类提标改造,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7%。
燃气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方案》,我省将深入开展城市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扎实推进用户端、餐饮等经营单位燃气设备加装升级或以旧换新,推动液化气厂站标准化更新建设,实施燃气企业智能化提升建设,2024年,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800公里以上,到2027年更新改造2100公里以上。
根据《方案》,我省将在设区的市全面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重点部位完善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加装和更新,重点支持在主城区人员密集场所等四级地区和20年以上燃气管道阀井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在厂站加装视频、压力流量监测设备。
建筑施工领域,《方案》提出,将更新淘汰使用超过10年以上、高污染、能耗高、技术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同时以城市为单位制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鼓励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和能效水平达到2级及以上的用能设备。2024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7年,完成3000万平方米以上。
我省还将结合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更新,2024年,更新购置垃圾分类运输、城市道路清扫和清雪除冰等环卫车辆300辆以上,建设可回收物回收分拣中心(站)25处;到2027年,建成回收分拣中心(站)340处以上。
05
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实施方案(2024—2027年)》
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山东省将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到2027年,形成200项左右重大创新成果,新增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2400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万家,其中标志性产业链领域占比达到8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5%左右,标志性产业链策源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实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先进材料等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创新发展所需、所急、所盼,明确了29个战略领域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统筹布局,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系统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具有山东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标志性产业链 战略领域 年度榜单”,建立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企业牵头重大项目比例达到80%以上。对技术攻关产出的重大成果,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完善政府首购首用、推广应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迭代创新。
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引领产业能级跃升。我省将构建使命导向、应用牵引的实验室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建设2—3家省实验室;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化重组和系统化提升,力争标志性产业链布局比重达到70%,其中依托企业建设比重不低于80%。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引领高速列车、燃料电池、虚拟现实等领域技术创新。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产业发展主力军。我省将开展企业研发“一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力争到2027年,全省标志性产业链领域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实现清零、1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0%左右。继续推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省属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强化企业梯次培育,每年培育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200家科技领军企业。
《实施方案》指出,要强化创新人才团队引育,深入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推动建立强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高水平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性意见,持续完善“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机制,加快布局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一体化推进重大成果产出、评价和运用转化。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供给,拓展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吸引创投机构落户山东,完善产业链金融伙伴机制。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培育产业开放创新良好生态。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健全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06
印发《山东省省属企业品牌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印发《山东省省属企业品牌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动省属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省省属企业品牌意识明显提升,全面品牌管理广泛实施,品牌建设与企业总体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有效融合,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
《方案》部署了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强化品牌关键影响要素、优化品牌创建路径3项重点任务。在提升品牌管理水平方面,《方案》提出要强化品牌形象识别与传播,制定完善品牌识别体系,用视觉化信息传递品牌理念,加快将企业品牌打造成为深入人心的“超级符号”。要加快品牌国际化进程,制定完善海外品牌建设体制机制,强化品牌国际化运营的统一管理。加大海外履责力度,塑造“有责任、有温度”的国际品牌形象。
在优化品牌创建路径方面,《方案》分别对商贸企业、有色冶金企业、能源企业、基础设施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医药健康企业、数据信息企业、投资类企业、金融类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现代农业企业、其他服务型企业等12种不同类型省属企业的品牌创建路径进行优化细化,打造更加鲜明、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07
举办全省国有管理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国有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我省监管水平和效能,省国资委于5月14日在济南举办全省国有管理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
会议指出,2023年各省属企业和市国资委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大局,注重加强和规范管理,健全完善产权制度体系,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省属企业和市国资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产权管理融资本、优配置、防风险的功能作用,持续强化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交易流转等基础管理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专项清理整治等重点任务,着力防控违规挂靠等领域风险隐患,加快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地市改革动态
济南:省政府调研组到济南市市属国有企业开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esg建设专题调研;2024年市属企业外部董事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青岛:召开市属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市直企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
枣庄:深入开展“控股不控权”问题专项整治。
烟台:召开市管(市直)企业董事会工作专题推进会。
潍坊:举办国资国企系统招商引资工作业务培训班。
济宁:举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培训班暨“国资大讲堂”活动。
泰安:开展数据资源入表培训。
日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日照市考察调研。
临沂:国有企业大会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暨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着力推动“城投变产投”,紧盯投资、债务风险。
德州:发布《德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
聊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暨专题培训班;组织召开市属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完成山东首例农村流转交易行业入表。
滨州:“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培育品质滨州建设的中坚力量”专题协商会召开;召开全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议。
菏泽:市国资委举办政银企联动助力国企融资能力提升兴菏论谈;举办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专题培训班。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还可以输入200字
为山东本土房企搭建地产圈,实时发布山东十六地市房地产情况,为房企发展增速提效
19000元/平方米
38000元/平方米
8000元/平方米
25000元/平方米
10000元/平方米
32000元/平方米
价格待定
b | d | ||||||||
c | q | t | |||||||
f | j | s | w | ||||||
g | n | ||||||||
x | |||||||||
h | z |